拆蟹篇

吃大閘蟹就是一門藝術,品嚐大閘蟹,在古代是相當文雅的一件事。大閘蟹要如何吃呢?首先一定要有一套工具,包括剪刀、小剔刀等。否則,一隻大閘蟹吃下來,絕對浪費許多,因為蟹腳、蟹肉絕對吃不乾淨,囫圇吞棗的結果,則失去了吃大閘蟹的樂趣。

吃大閘蟹其實是一門藝術。對於一位真正的老饕,從選蟹到吃蟹的過程,都是一件很講究的事,因為獨到的眼光足以決定味道的好與壞,例如農曆九月應該吃雌蟹,十月吃雄蟹,還有蟹的色澤、形態、重量等都要留意。吃蟹的技巧同樣重要,利用適當的工具拆蟹進食,吃得高雅之餘,又能享盡大閘蟹的美味。

吃蟹的工具離不開「蟹八件」包括: 小方桌、腰圓錘、長柄斧、長柄叉,圓頭剪、鑷子、釬子及小匙。各有墊、敲、劈、叉、剪、夾、剔、盛等功能。「蟹八件」小巧精緻,甚至是蘇、浙、滬一帶的傳統嫁妝。

 

一套較講究的「蟹八件」通常是由白銀製成的,因為白銀比較硬,而且不會污染食材,其次是銅製的則較為普遍。

1. 腰圓錘:用它來回輕輕敲鬆蟹蓋的四周,方便掀開

2. 長柄斧:蟹蓋已敲鬆,可以用長柄斧輕易把背殼和肚臍掀開

3. 簽子:剔蟹肚的蟹肉,或捅出、鉤出蟹腳的肉

4. 長柄勺:方便刮下蟹黃蟹膏,一口一口品嚐

5. 鑷子:白色的蟹鰓和蟹蓋上連骨的蟹胃是極寒之物,而且非常骯髒,不宜食用,要用鑷子摘下來

6. 剪刀:剪下蟹腳和蟹鉗

7. 盆:盛放蟹蓋

8. 剔凳:作為一塊鐵砧板的用處,把蟹鉗墊在剔凳上,再用小錘砸開

 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